721可见分光光度计是实验室定量分析的基础设备,其测量精度直接影响实验数据可靠性。定期校准能修正仪器漂移、光路偏差等问题,而科学的校准方法是保障精度的关键,以下从校准周期与具体方法两方面展开说明。?
校准周期需结合使用频率与场景确定。依据《JJG 178-2007紫外、可见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检定规程》,常规使用场景下(每周使用3-5次),
721可见分光光度计需每12个月进行一次全面校准;若用于高频率检测(每日使用或连续运行),或处于高温、高湿(湿度>75%)、多尘环境,校准周期应缩短至6个月;若设备出现异常(如读数波动大、基线漂移严重),或经过维修(如更换光源、光电管),需立即停机校准,不可继续使用。此外,每次重要实验前,建议进行简易校准(如基线校准),确保仪器处于正常状态。?
校准方法需按步骤规范操作,核心围绕“基线、波长、吸光度”三大指标。?
第一步是基线校准,这是基础前提。开机预热30分钟(待光源与电路稳定),将波长调至550nm(可见光中间波段),放入空白对照液(如蒸馏水,需与待测液溶剂一致),调节“0%T”(透光率)旋钮使读数为0,再调节“100%T”旋钮使读数为100%;随后在200-800nm波长范围内,每隔50nm重复上述操作,确保全波段基线平直(透光率偏差≤±0.5%),若某波段偏差过大,需检查比色皿是否洁净、光路是否有遮挡。?
第二步是波长准确度校准,关键在于修正波长偏差。采用标准滤光片(如重铬酸钾溶液,在440nm、530nm、575nm处有特征吸收峰),将波长从低到高缓慢调节至特征峰理论值,记录实际吸收峰值对应的波长,计算偏差:若偏差≤±2nm,符合要求;若偏差超范围,需打开仪器盖板,微调波长调节螺杆(顺时针波长增大,逆时针减小),反复校准至偏差达标。?
第三步是吸光度准确度校准,保障定量分析精度。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(如0.02mol/L重铬酸钾硫酸溶液,在350nm处吸光度为0.535),放入比色皿后读取吸光度值,与理论值对比,相对误差需≤±2%;同时进行重复性校准:连续测量同一标准溶液5次,吸光度较大值与较小值之差≤0.005,若重复性差,需检查比色皿配对性(将4个比色皿装入空白液,吸光度差值应≤0.002,不合格者剔除)。?
校准完成后,需填写校准记录(包括日期、校准人员、各指标偏差、调整措施),并粘贴校准合格标签。若校准后仍不达标,需联系专业维修人员,不可自行拆解核心部件(如单色器、光电倍增管)。遵循规范的校准周期与方法,能让721可见分光光度计长期保持±0.5%的吸光度精度,为生化、环保、食品等领域的定量分析提供可靠数据支撑。